央行總裁,是個不好幹的差事,第一,國家要有錢給你管;第二,經濟要穩定,才不會暴起暴落。利率、匯率像是小提琴和琴弦,兩者合而為一,才能拉出美妙的音樂,而彭淮南就是那位小提琴手,必須像科學家一樣精準的扣動每個音符,稍有不慎,就會荒腔走板。
他的專業:以數字和實務下決策。全年無休,農曆年也在為國家賺錢為了專心掌握利率、匯率,彭淮南幾乎拒絕所有誘惑,嚴守紀律。他是極少數全年無休的政府官員,十年又八個月多的日子,扣掉出國開會,他幾乎天天進辦公室,包括農曆假期。很多媒體記者都曾經不信邪,週六、週日打電話到總裁辦公室「查勤」,沒想到「接線生」真的是彭淮南本人。
「他很認真。」前央行總裁梁國樹夫人、遠東商銀董事長侯金英說,而且,「國際金融市場農曆年不放假,這段時間如果有行情,外匯存底操作一下,就可以幫國家賺錢。」「他很喜歡幫國家賺錢,賺到錢,他就會很開心。」
為了要讓元首對國際金融情勢安心,彭淮南一直有寫報告的習慣,包括國際收支,及各國金融、經濟情勢,直接送到總統府。因為沒有讓總統感受到太多的「意外」,一切都在掌握中,深受「老闆」的信任,到二○一三年這一任央行總裁任期結束,他將是台灣央行總裁任期最長的一位(和俞國華一樣十五年),中間還經歷過兩次政黨輪替(二○○○年、二○○八年)。
長期觀察央行的台大經濟研究所教授林向愷說:「他(彭淮南)對數字有獨特的敏感,對知識沒有偏見,靠數字和實務經驗下決策。」彭淮南的主張和二○○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(Joseph Stiglitz)非常相似。曾經提出「小船理論」(小國容易在自由化浪潮中翻覆)的史迪格里茲,最近因為金融海嘯而走紅,史迪格里茲的看法是:「每個國家都會對金融市場加以管制,如果取消管制的做法過了頭,往往會對資本市場造成嚴重問題,連已開發國家也不例外。」「實施資本市場自由化,我相信,這乃是導致東亞金融風暴的最重要因素。」
他的狠勁:痛宰投機客不手軟,連下四道令符,對外資下驅逐通牒。今年有一家英資銀行,為了追求績效,台北分行財務處主管Vincent趁著總統大選前大玩「雙率交易」。估計潛在投資報酬率有五%至八%,換算成年報酬率更「號稱」有兩成以上。此一訊息立刻傳遍香港、新加坡、倫敦、紐約,各路資金匯聚台灣,新台幣在總統大選前急升到一美元兌新台幣三十元。
彭淮南也不是省油的燈,連下四道令符:發動金檢查緝炒匯、也發通知銀行暫停NDF(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)交易、邀八家外資保管銀行到央行「喝咖啡」口頭警告,下了「不買股票的外資請離開」的通牒,甚至釜底抽薪,縮限外資持有固定收益的比重。
一道道緊箍咒念下來,齊天大聖法力再強也受不了。掀起炒匯風波的Vincent在「玩不下去」下走人,消息傳遍市場,外銀紛紛棄械投降,不敢再玩「禁忌遊戲」。而曾經水位高到新台幣三千九百億元左右的「外國機構投資人持有新台幣現金部位」,也漸漸退潮,到今年十月底只剩下新台幣一千七百五十億元左右,今年最精彩的炒匯戲碼結束了。